福建办事处承担汽车钢圈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首页
  • /
  • 中国工程咨询和投资咨询综合服务商

福建办事处承担汽车钢圈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福建办事处承担汽车钢圈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100亩,依据项目建设规模需求,总建筑面积66170m2。
     本项目共分为两期,一期建成无内胎乘用车汽车钢圈生产线4条,年产无内胎乘用车汽车钢圈250万套;二期建成大型钢圈生产线2条年生产大型钢圈60万套。
     其中主体工程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原料仓库、研发大楼、试验检测中心和产品展示中心;辅助工程包括:办公楼、职工食堂、职工宿舍、综合办公房。
    
    
     钢圈也叫做轮毂,可以说是汽车的“鞋”,是汽车零配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汽车的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轮毂越大,轮胎越薄,极端驾驶时的轮胎变型就越小,更有利于操控,爆胎时跑偏轻微,安全性增加,但舒适度减弱。
     近年来,我国汽车钢圈产业发展很快,产能及出口持续增长,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近百家钢圈生产企业中真正有实力的厂家不多,多数企业规模相对偏小;
     2)钢圈设计研发能力制约我国钢圈的发展:几乎所有钢圈产品都是来样来图加工,即由客户提出要求或将开发好的产品送给我们进行加工,这样产品和市场都掌握在别人手中,使我国钢圈产业处于非常被动地位。
     3)国内钢圈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向国外出口、开发国际市场也是我国钢圈产品主要销售方向之一,目前出口市场主要是零售市场,进入国际配套市场任重而道远。
     因此,我国汽车钢圈行业继续发展。
    
     目 录
     目 录 i
     第1章 项目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1.1 项目名称 1
     1.1.2 项目性质 1
     1.1.3 项目建设单位 1
     1.1.4 项目建设地点 1
     1.1.5 项目建设内容 1
     1.2 编制的依据 2
     1.3 编制研究范围 2
     1.4 可行性研究概论 3
     1.4.1 投资估算 3
     1.4.2 资金筹措 3
     1.4.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1.4.4 可行性研究结论 5
     第2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7
     2.1 项目背景 7
     2.1.1 产业背景 7
     2.1.2 政策背景 8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2.2.1 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9
     2.2.2 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汽车工业发展,为当地汽车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10
     2.2.3 带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的需要 10
     2.2.4 带动汽车钢圈产业原材料的发展 11
     2.2.5 是提高汽车钢圈质量和科技水平的需要 11
     2.2.6 是带动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11
     2.2.7 是公司发展的需要 12
     第3章 项目市场分析 13
     3.1 国内市场分析与预测 13
     3.1.1 国内外汽车产业现状 13
     3.1.2 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现状 13
     3.1.3 汽车钢圈市场现状 14
     3.2 销售预测 16
     3.3 市场竞争分析 18
     3.3.1 产品质量优势 18
     3.3.2 技术优势 18
     3.3.3 销售渠道优势 18
     3.3.4 经营管理优势 19
     3.3.5 市场优势 19
     3.4 销售策略 20
     第4章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1
     4.1 建设规模 21
     4.2 产品方案 21
     4.3 项目建设地点 21
     4.4 项目建设条件 22
     4.4.1 自然条件 22
     4.4.2 社会经济条件 24
     4.4.3 交通条件 24
     4.4.4 基础设施条件 24
     4.5 项目建设条件评价 25
     第5章 工艺技术方案 26
     5.1 工艺技术方案确定的原则 26
     5.1.1 项目开发原则 26
     5.1.2 厂址选择原则 26
     5.2 汽车钢圈生产工艺 27
     5.2.1 工艺技术 27
     5.2.2 设备选型 28
     5.2.3 产品性能 29
     5.3 原材料供应 30
     5.3.1 主要原材料需求 30
     5.3.2 主要能源供应 31
     第6章 项目建设方案 32
     6.1 总平面布置 32
     6.1.1 布置原则 32
     6.1.2 总平面布置 33
     6.1.3 竖向布置 33
     6.1.4 道路与运输 34
     6.2 土建工程 34
     6.2.1 设计范围及依据 34
     6.2.2 依据的主要规范 35
     6.2.3 建筑结构设计 35
     6.2.4 新建建(构)筑物一览表 36
     6.3 给排水工程 36
     6.3.1 设计依据 36
     6.3.2 用水量 37
     6.3.3 排水量 37
     6.3.4 给水水源 37
     6.3.5 给水工程 38
     6.3.6 供水管网 38
     6.3.7 排水工程 39
     6.4 供电 39
     6.4.1 设计依据 39
     6.4.2 设计范围 40
     6.4.3 电力供应和资源情况 40
     6.4.4 厂区用电负荷估算 40
     6.4.5 厂区线路及照明 41
     6.4.6 车间配电及照明 41
     6.4.7 防雷接地 41
     6.4.8 电讯及网络 41
     6.4.9 电能计量 42
     6.5 地震设防 42
     6.6 维修 42
     6.7 生活福利设施 42
     第7章 环境保护 43
     7.1 环境评价依据和标准 43
     7.1.1 编制依据 43
     7.1.2 环境保护标准 43
     7.1.3 设计原则 43
     7.2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44
     7.3 污染源及污染物 44
     7.3.1 建设期 44
     7.3.2 运营期 45
     7.4 环境保护 45
     7.4.1 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 45
     7.4.2 项目运营中的环境保护 46
     7.5 环保评价结论 47
     第8章 节能措施 48
     8.1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48
     8.1.1 项目使用能源品种的选用原则 48
     8.1.2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48
     8.2 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48
     8.2.1 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48
     8.2.2 节能标准及技术规定 49
     8.2.3 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50
     8.3 节能原则 51
     8.4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计算 51
     8.4.1 能源消耗种类、来源及其流向 51
     8.4.2 项目能源供应可靠性分析 51
     8.4.3 能耗计算 52
     8.5 节能措施 52
     8.5.1 工艺过程节能 52
     8.5.2 设备节能 53
     8.5.3 建筑结构专业节能 53
     8.5.4 照明节能 54
     8.5.5 电气专业节能 54
     8.5.6 给排水专业节能 54
     8.5.7 节电管理 55
     8.5.8 节能管理 55
     8.6 能源管理机构及计量 56
     8.6.1 能源管理机构 56
     8.6.2 节能管理制度 56
     8.6.3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 56
     第9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59
     9.1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法规 59
     9.2 劳动安全防护 59
     9.2.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59
     9.2.2 对职业危害因素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 60
     9.2.3 安全机构的设置及定员 61
     9.3 劳动卫生 61
     9.4 消防 61
     9.4.1 建设原则 61
     9.4.2 设计依据 61
     9.4.3 火灾危险性分析 62
     9.4.4 消防措施和设施 62
     第10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64
     10.1 企业组织 64
     10.1.1 组织机构 64
     10.1.2 企业工作制度 65
     10.2 劳动定员 65
     10.3 人员招聘及培训 66
     第11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8
     11.1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8
     11.2 招标方案 69
     11.2.1 招标范围 69
     11.2.2 招标组织方式 69
     11.2.3 招标方式 69
     11.2.4 招标基本情况 70
     第12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12.1 投资估算依据 71
     12.2 项目总投资估算 71
     12.2.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71
     12.2.2 流动资金估算 76
     12.3 资金筹措 76
     第13章 财务分析 77
     13.1 财务预测依据 77
     13.2 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估算 77
     13.2.1 总成本估算 77
     13.2.2 预计损益表 78
     13.2.3 预计资产负债表 78
     13.2.4 预计现金流量表 78
     13.3 不确定性分析 78
     13.3.1 盈亏平衡分析 78
     13.3.2 敏感性分析 79
     13.4 技术经济评价 79
     第14章 效益分析 81
     14.1 经济效益 81
     14.2 社会效益 81
     第15章 风险分析 83
     15.1 主要风险因素的识别 83
     15.2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84
     第16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85
     16.1 结论 85
     16.2 建议 86
     附表 87
     附表一 营业收入估算表 单位:万元 87
     附表二资产折旧估算表 单位:万元 88
     附表三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单位:万元 89
     附表四 损益表 单位:万元 90
     附表五 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91
     附表六 资金来源和运用表 单位:万元 92
     附表七 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