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华灵四方完成易地扩建年产500吨钨钼制品项目可研报告
山西华灵四方完成易地扩建年产500吨钨钼制品项目可研报告
本项目是企业的易地扩建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新建主厂房、辅助厂房、办公楼等建筑工程,购置新设备,以实现技术升级和增加产能。
企业当前产能达到年产钨条110吨、钨杆100吨,钨加热子25吨。项目经扩建投产后,企业产能累计达到年产500吨钨钼制品,其中钨杆230吨,钨加热子30吨,钨电极120吨,钼丝120吨。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钨钼大国,除了满足国内行业对钨钼材料的需求,还大量出口欧、美及亚太地区。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突起,对钨钼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于资源有限的钨钼产品市场,由于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其价格不断攀升。从长远来看,由于中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和对资源性产品的高度重视,钨钼产品价格将很难大幅度的降低,钨钼加工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稀有金属主要用于制造特种钢、超硬质合金和耐高温合金,在电气工业、化学工业、陶瓷工业、原子能工业及火箭技术等方面。中国是钨、锑、锡、钼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稀有金属产品出口国。而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所需稀有金属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品及相关的能源与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趋紧张。
近年来,国家对稀有金属采取了系列调控政策,明确加强了对钨、稀土等战略稀有资源的开采和出口控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就将部分稀有金属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对这些矿种的开采、冶炼、加工、出口等作出了规定。此外,国家对稀有金属的保护政策不断出台:提高准入门槛、开采总量控制、出口配额限制、行业整合。以钼行业为例:2004年以前,我国按13-15%的退税率对钼产品出口退税;2004年起,我国逐渐降低并取消了对绝大多数钼产品的出口退税;截至目前,除“钼条、杆、型材和异型材”、“钼丝”等钼金属制品仍按5%实施退税外,其他钼产品均加征10-15%的出口关税。2007年6月出台了出口配额政策,对除“钼条、杆、型材和异型材”和“钼丝”以外的钼产品实行出口配额管理。
工信部正在起草稀有金属行业“十二五”规划,该规划将独立于有色金属规划,且级别更高。其中稀有金属规划将涉及钨、钼、锡、锑、稀土五种稀有金属品种。规划主要包括总量控制、确定收入目标、利税目标、重点鼓励发展方向等内容。以钨行业为例,确立了6个重点发展领域,包括硬质合金深加工、钨基高性能合金、特种性能钨丝、装备制造业加工辅具等。
目前我国钨钼加工业处于产业调整、产品升级、企业重组、资源整合的关键时期。但市场需求旺盛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加工产品向高端发展。我国对钨钼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导向日渐清晰,即抑制未加工或简单加工的资源型产品大量出口,控制并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低利用率的中小产能,通过产业整合实现产能向污染和能耗较低、资源利用率较高、技术水平较强且具备深加工能力的大型企业。国家对钨钼行业的宏观调控有利于调整目前我国钨钼行业产业结构,促使产品升级换代,有效保护钨钼资源,从而保证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钨钼的需求。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
1.1 项目名称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
1.3 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2
1.4 综合评价结论及建议 3
第二章 项目承办单位情况 5
2.1 企业简介 5
2.2 企业发展历程 5
2.3 企业股东构成 7
2.4 企业人力资源 7
2.5 企业组织结构 8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9
3.1 项目建设的背景 9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12
4.1 资源概况 12
4.2 我国钨行业发展现状 16
4.3 我国钼加工业发展现状和分析 21
4.4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 28
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30
5.1 项目选址 30
5.2 建设条件 30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34
6.1 工厂技术方案 34
6.2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38
6.3 土建工程 41
6.4 公辅设施 42
第七章 节能方案及分析 45
7.1 节能标准及技术规定 45
7.2 节能原则 45
7.3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45
7.4 节能措施 46
7.5 节水措施 47
第八章 环境影响分析、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8
8.1 环境影响分析 48
8.2 劳动安全卫生 49
8.3 消防 51
第九章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2
9.1 组织原则 52
9.2 组织结构 52
9.3 工作制度及人力资源配置 52
9.4 人员培训 53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4
10.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54
10.2项目实施进度 55
第十一章 总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6
11.1 投资估算依据 56
11.2 项目总投资估算 56
11.3 资金筹措 58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及评论结论 59
12.1 财务评价依据 59
12.2 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59
12.3 总成本估算 62
12.4 财务分析 65
12.5 不确定性分析 72
12.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73
12.7 财务评价结论 74
第十三章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75
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 76
14.1 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76
14.2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76
第十五章 结论及建议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