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东金融业集聚正能量
十二五”期间,我省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5%以上,成为支柱产业。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实现银行、保险、证券三者均衡发展外,还要研究金融体系如何更好地与实体经济相匹配,金融改革继续深化的方向在哪里。“我认为,惟有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创新,才能做大金融一盘棋。”省金融办主任李永健说。
日前,山东莱州诚源盐化有限公司以盐田为担保,从农行烟台分行获得一笔2500万元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这是我省首例通过盐田抵押方式获得的银行贷款。
通过创新融资方式,让“死资本”变成了“活资产”。山东正是通过诸多金融创新,不断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为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集聚了一股正能量。
据省金融办统计,2012年,我省金融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850亿元左右,增长13%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左右;社会融资规模预计达到9000亿元以上,同比多增超过1000亿元。
资金“指挥棒”直指“转调创”
地处鲁北的德州,眼下正发生金融界的一场“震动”。1月10日,交通银行德州分行正式试营业,完成了除莱芜外的全省布局。与此同时,威海市商业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3家银行也正加紧进驻德州,一举改写当地金融机构长久以来“四大行加农信社”的机构格局。
2012年,随着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不断延伸、下沉,我省一直存在的县域金融发展滞后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不但农行、工行、建行等大行加快了在县以下地区增设机构和自助服务终端设备的步伐;一向以城市为据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在市县两级分别新设分支机构15家和69家。
此外,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面向县域经济的新型金融机构,呈现“遍地开花”。截至2012年底,全省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数量分别达到60家、29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达到519家;三者县域覆盖率分别达到49%、87%和90%。
基于此,截至2012年底,我省县域本外币贷款增加2236.2亿元,同比多增469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41.8%,同比提高了6.4个百分点。
省金融办主任李永健告诉记者:县域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后,就可以做大当地信贷资源的“总盘子”,使资金的流动、利用趋于最大化,通过充分调动金融运转,引导促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与此同时,金融对我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去年以来,围绕支持“蓝、黄”两区建设、自主创新等重点领域,我省与工商银行等6家银行总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协议资金规模达1.32万亿元。
在专注小微、“三农”领域,全省金融机构倾注了更多的心力,开创了一些可行性的探索和实践。如工行山东省分行在全省16家市分行设立了单独的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在80家较大的县区支行设立了小企业金融业务分中心、直接改造另外117家支行为小企业金融业务专业支行,目前已形成覆盖全省的小企业信贷营销服务网络。
从数据来看,截至去年12月末,全省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7636.9亿元,增速高于大、中型企业13.5个百分点,增量占全省企业新增贷款的36.7%;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6760.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9.1%,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
政策先行 开辟直接融资“新路”
去年6月份,继东营、潍坊连发两单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之后,我省已累计发行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3笔,共为10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筹措资金5.9亿元,开辟了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新渠道。
一直以来,在国际上广为使用的直接融资方式,却是我省乃至全国的“短板”。2012年,山东通过紧贴国家政策,抓住了债市井喷的机遇期,开辟了直接融资“新路”。记者了解到,山东作为上述“区域集优债务融资项目”的全国试点,目前已储备了相当数量的发债企业,仅东营市就有由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4家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发行的4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共拟融资23.65亿元,受益企业23家。
一些有先见的县区,开始采用财政补贴资金的方式,专项用于风险代偿,以做大“区域债”这篇文章。如聊城冠县财政专门出资5000万元建立了“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将以此撬动6亿元的“区域集优”债务融资规模。
此外,去年5月才在全国推行试点的“中小企业私募债”,我省也走在了前列。截至目前,山东已有11家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备案或预备案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备案或预备案金额达17.7亿元。发债规模最小的为6000万元,最大的为5亿元。其中,青岛澳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山东锦昉棉业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已成功发行,发行总金额4亿元。
李永健说,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特别需要投融资结构的转型,尤其是通过积极发展债券市场,补齐直接融资短板,加长中国资本市场的“短腿”。也正因为如此,我省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推动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直接融资、融资租赁等形式为我省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近100亿元。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直接融资呈现多渠道、多形式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省股票、债券两项直接融资达到1794亿元,同比增长46%,直接融资首次超过新增贷款的30%。其中,新增上市公司15家、24家(次)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
在更高层次上创新 做大金融一盘棋
作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潍坊诸城市在推进“农民”变“市民”的过程中,公共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快。然而,居民在学校、公园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发生意外伤害引发的赔偿纠纷,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场所开放的积极性。
为破解这一难题,我省将诸城作为“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试点”,通过推广形式多样的公众责任保险,开辟了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比如公众责任保险中的治安险,改变了过去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社区治安防范模式,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要经费、要警力、要平安的转变。”
诸城市金融办副主任于振洋告诉记者。
从全省情况看,2012年,我省保险业承担各类风险责任超过17万亿元,累计赔付250亿元左右,充分发挥了保险“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不独诸城。2012年,我省开展的县域金融创新试点从原来的8个增加至10个,推动试点县市引进或创建股权投资、创业投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资产监管、保险互助等新型金融组织或金融中介组织,很多内容首开国内先河。
李永健说,“十二五”期间,我省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5%以上,成为支柱产业。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实现银行、保险、证券三者均衡发展外,还要研究金融体系如何更好地与实体经济相匹配,金融改革继续深化的方向在哪里。“我认为,惟有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创新,才能做大金融一盘棋。”
记者了解到,在金融发展的区域布局上,我省确定了“点面结合”的思路。李永健认为,济南市作为“点”,要在3至5年内在金融商务区规划建设、金融要素市场发展、新型金融机构设立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县域金融作为“面”,要进一步完善提升,两者结合,才能实现我省金融业整体提高、全面突进。
此外,更高层次的金融创新,发力点还要锁定在“消弭空白”上。眼下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呈爆发式增长,各种与碳排放挂钩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成为金融业加快转型、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李永健认为,要积极开展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探索开辟碳期货、碳基金、碳衍生品等新的发展领域。
同时,要利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的优势,推动建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加快发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航运价格衍生品等航运金融业务,争取设立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和海洋产品期货交易机构等。